
陕西省秦岭区域持续依托生态特色,为产品贴上“秦岭价值”“生态价值”标签配资炒股安全平台查询,探索出生态价值转化的“秦岭模式”。
2019至2024年,陕西省涉秦岭六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日,在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秦岭办)指导下,《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2024年年度报告》(下称“报告”)在西安、深圳同步预发布。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数字经济与全球战略研究所所长曹钟雄对年度报告进行了解读。
秦岭生态保护不仅仅是陕西的生态保护,是关乎南水北调沿线全体地区的生态保护,也是陕西省、湖北省、河南省、重庆市、四川省、甘肃省、青海省等“六省一市”“大秦岭”的生态协同。
报告认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理念指引下,秦岭不断从“靠山吃山”向“养山富山”转变。
秦岭生态保护已从早期的“治乱”攻坚,逐步转向系统性、智慧化的生态修复。2023年12月,秦岭六省一市在西安签署了《加强秦岭地区跨区域生态保护协同合作备忘录》,标志着秦岭跨区域生态保护协同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2024年,陕西省印发《关于加强秦岭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不断推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走实、走细。
秦岭用实践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在生态价值转化方面,不同于其他山脉,秦岭的转化路径是“本地深耕+远程辐射”双轨模式。在南水北调工程的链接下,秦岭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既有在秦岭本地的转化与增值,更有以“南水北调”为纽带实现更广范围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2024年,秦岭陕西段生态环境优良等级面积占比达到99.3%,生态质量指数达到82.22,生态本底愈发稳定。位于秦岭腹地的陕南三市空气优良天数不低于320天,远高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秦岭陕西段53个国考断面点位连续五年保持Ⅲ类以上,汉江、丹江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出省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
曹钟雄表示,未来秦岭,保护和发展都要更加协同。要构建“外部支持-内生动力”转化链,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本地化推广和产业嫁接,通过技术本土化和产业内生化,避免“输血依赖”,实现“借力自强”。要更注重“投资于人”,从“以山为本”转向“以人为本”,让保护成果惠及每个群体,让“生态守护者”成为“绿色富裕者”。要构建“代际公平”保障体系,将人的全面发展融入生态系统的永续平衡中,打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秦岭样板。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区域
相关阅读
压实生态保护修复主体责任,生产矿山相关方案编制有新规生态修复方案要与开采方案、采矿用地安排、开采设计以及安全设施设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措施紧密衔接。
127 06-06 09:59
代表委员热议:绿色转型加速,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协同推进|记者观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180 03-08 13:58
三江源国家公园探秘,全新的生态保护创新与探索|一线调研日前公布的《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介绍,“三江源国家公园进入高质量建设新阶段”。三江源国家公园官方微信8日消息称,多家机构在三江源区域约36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首次完成我国大规模雪豹种群评估。
62 02-10 17:07
国家林草局:约90%国家湿地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将统筹推进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和合理利用,探索“湿地+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
144 02-02 10:10
报告:从“大保护”走向“大发展”,秦岭进入“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关键期秦岭堪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从重点整治走向系统治理”的典型案例配资炒股安全平台查询。
6 57 2024-12-31 13:33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涨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